天才一秒记住【三零中文网】地址:sanlingzw.com
曼苏尔首相这次拿出来的5年计划计划书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夸张,这些计划本就是伊朗各部门对未来的规划。
碰巧巴列维要搞5年计划,各部门的部长们干脆直接把时间提前了,第1次就直接将未来几十年的规划压缩在5年内完成。
等第1次的计划书被巴列维打回后,在首相曼苏尔的主持下,各部门的部长重新开会商量。这次部长们只将未来十年的规划目标作为第1次5年计划的目标!
伊朗的第1次5年计划涵盖了农业,教育,医疗以及工业方面。
巴列维特别批示将农业作为第1个5年计划的重点,伊朗首要目的是保证粮食自给自足!
伊朗1940年国内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是137.6万平方公顷,主要粮食作物的年产量为150.4万吨。
按照5年计划书上对伊朗农业的规划,需要将伊朗的主要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到300万平方公顷,主要粮食年产量增加到333万吨。
同时,伊朗农业部还将引导农民种植大麦和大米这两种粮食作物,保证主要粮食的品种多样性。
除开农业外,伊朗第1个5年计划第2重要的是教育方面。
伊朗的基础教育方面,1941年伊朗政府管理着2336所小学,241所高中。人口识字率仅为20%,且伊朗能够识字的人大多都是仅接受过礼萨汗组织的扫盲团的简单教育,没有经过学校的系统性教育。
巴列维想要实现伊朗社会的世俗化,教育这1环由为重要。国家如果不能教育儿童,教育儿童的事情就会落在了家庭身上。
把伊朗的孩子交给家庭教育,这样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巴列维的统治。
在这份5年计划计划书中,教育大臣对学校的规划只是将学校数量扩大1倍。巴列维认为教育大臣的规划太过于保守,想要改善伊朗的教育状况至少要将学校的数量翻5倍!(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后面会说)
不仅如此,还需要在有小学的地方强制普及5年义务教育。
巴列维本想在全国施行5年义务教育,但考虑到伊朗国情最终定为在有小学的地方普及5年义务教育。
伊朗人的聚集地太过于分散,很多聚集地根本没有建设学校。
伊朗德高等教育方面,除去4所军校外,整个伊朗只有1所大学——德黑兰大学。
1925年,伊朗拥有6所高等学校:法律学院,文学院,政治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和师范学院。
1938年,在伊朗教育部将这6所高等学院合并成了德黑兰大学。此后,德黑兰大学由6续增加了牙科,药理学,兽医学,美术,神学以及科学技术6所学院。
伊朗高等学校在校生也从1925年的不足600人到1941年的3300人,德黑兰大学每年招收的大学生数量都在增加。除此之外伊朗每年还会向海外派遣了留学生。
其中已经有5百多人学成归国,另外还有5百人正在海外大学完成学业。
第1个5年计划中并没有计划扩建德黑兰大学,只是规划单独在伊斯法罕建立1所矿业专科学院和在阿瓦士建立1所医科职业学院。
教育部选择在伊斯法罕建立伊斯法罕地质学院的原因很简单,伊朗的矿山主要集中在伊斯法罕省亚兹德省,克尔曼省。
地质学院建立在伊斯法罕有助于在伊斯法罕省以及周围的几个省份探测矿产资源,以及更好的培养学生。
选择在阿瓦士建立医学专科学院是因为阿瓦士靠近阿巴丹,阿巴丹在当时就相当于是伊朗的上海滩。阿巴丹是伊朗当时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英伊石油公司的驻地。
英国人在阿巴丹城内开设医院,阿瓦士医学院建成后,学生可以前往英国人在阿巴丹开设的医院学习。
第3重要的就是医疗及公共健康,伊朗的公共健康和医疗体系可以说相当差。伊朗全国除了德黑兰和英伊石油公司驻地阿巴丹外,其他城市很难看到公共基础设施和现代医学的痕迹。
礼萨汗刚刚接手伊朗政权时,整个德黑兰城里面的注册医生不足40人。经过十几年来德黑兰大学医学院的培养和向国外医学院派遣的留学生,使得伊朗国内医生严重不足的问题得1定程度的缓解。
但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医学生大部分都不愿意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是选择留在德黑兰。
少部分回到自己家乡省份的医学生也会被首府的医院高薪聘请,伊朗的高端医疗资源无法下沉到
小说推荐:【泡菜中文网】《宝珠也想不到[重生]》【海趣阁】【笔趣阁】《人渣反派自救系统》《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无限]》《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斗罗:七杀惊绝世》《郎欺》【七零文学网】
《1941重启波斯》转载请注明来源: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