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段茫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道:“看了这么多户,我也大概知道响水村的基本情况了,我建议大家都可以匀出一片地来种灯盏花试试。”
段茫说完,还等着看诊的农户都嘀咕起来,有的怀疑道:“这段小少爷是不是打量俺们没见识再蒙人呢?看了这么多户人家,个个都是种灯盏花。”
马上就有人反驳他道:“你说啥呢?你家的牛不是段小少爷配了草药给治好的?钱都没收,他骗你干啥?”
段茫注意到人群中的骚动,解释道:“响水村的农田都是临水靠山,先天条件都大差不差。要种粮食怎么说都差点意思,倒不如都种上灯盏花,也便于统一打理。”
刚刚质疑的人被人胳膊肘拐一下:“你看吧,俺就说段小少爷不是蒙人的。”
段茫这么一说,不少农户就纷纷问宋知意什么时候可以去领种子,宋知意安抚道:“大家不必着急。今晚先回去好好想一想田地该怎么规划,明日来县衙登记田地亩数后县衙会根据面积来采购种子,届时我会挨家挨户送上门来的!”
宋知意又接着回答了农户们的不少问题,待全部做完时,已经是暮色四合时分了。宋知意一身轻松,走在田埂上,望着远处的夕阳给碧色的田野笼上一层朦胧的雾色,几分诗意田园之感。段茫拍拍他的肩,问道:“我刚刚看了,这里土地确实适合种植灯盏花,你是怎么想到的?”
宋知意思索了片刻,道:“这个嘛,我也是从别处看到的。况且除却土地外,从各方面考量,灯盏花都很适合响水村。第一就是灯盏花是一种平价草药。段家看似是此地的草药大户,但昨日我在玉双县段氏下的药铺看了一圈,发现段氏在买卖交易中实则都以像南熏草等名贵草药为主,再次便是草药方剂了。像灯盏花这种常见草药段家一般是不种的,让响水村的村民来种正好能补这个缺口。第二便是响水村的地理位置了,靠近城镇,草药也方便售卖。”
段茫听得瞠目结舌,道:“所以你昨日来问我会不会种草药之前就已经想了这么多吗?”
“不想好这些,我也说服不了我那位新长官啊,”宋知意拍了拍段茫的肩,夸赞道:“你今天做得也很好。”
“那是当然的。不论是在这里的瑞王府还是京城里的,姑娘给我和阿姐都僻了一块很大的地专门种植草药。我们配药,很多都能从自家的地里摘。下回有机会我带你看看。”段茫说这话时,眼里满是自豪。
……
第二日,黄筠和宋知意一早就在县衙中坐着了,衙门一开,就陆陆续续有响水村的村民来登记了。他们见一位面容严肃的青年坐在正堂主位,又穿着官袍,都不敢接近,只在宋知意面前排成一队,悄悄向他打探这位新知县的情况:“知意小兄弟,这位新知县是从哪里来的?多大年纪了?”
宋知意一边登记一边笑答道:“黄知县是京城里来的,曾经在刑部做过事,对大周刑律典籍相当熟悉。大家要是有要状告的案子,可以来找他。”
……
让宋知意没想到的是,第二日,就真有响水村的村民来县衙请黄筠断案了。
来人是一对姓吴的兄弟,几个月前,两兄弟的父亲去世,留下了七亩田产,他们也正是为此挣得不可开交。前几日,他们曾去潘氏设下的衙门里状告过此案,可判出来的结果两兄弟并不满意。这不,宋知意前日说要种灯盏花,昨日又听说新县衙在刑部做过事,今日他们便因为这几亩地到县衙来请黄筠判案了。
黄筠听完事情的原委,将兄弟二人请出去让他们稍后片刻,对坐在一旁记录的宋知意道:“拿一副铁链来。”
“啊?”宋知意一时没反应过来,不过还是应了声是,去积了灰的邢房中找出一副铁链递给黄筠。
可没想到黄筠又道:“将他们两个一人一只手,拷上。带到后院里待着。”
宋知意愣了一下,看着站在外边大眼瞪小眼的兄弟二人,明白了黄筠的用意。
宋知意笑吟吟上前,道:“二位,请各抬起一只手来,黄知县有东西要交给你们。”
吴氏兄弟以为是判决,都迅速抬起了手,而宋知意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藏在身后的铁链给二人各扣上一端。
“知县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又没犯事,这铁手铐是什么意思?”吴大哥很是激动,被铐上的手一台,把一旁的吴二弟扯得一个趔趄。
吴二弟责怪他道:“你做什么?是想害死我独吞那七亩田是吧?”
宋知意保持微笑道:“二位,多有得罪了。不过还请稍安勿躁,知县并没有想要将你们当作犯人的意思,只是想让你们在县衙里待一段时间。”说完,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将二人带进了一个破房子中,请他们坐下后便关门出去了。
中午,宋知意出去给他们两送饭,见二人仍就不肯和对方说话,但之间的气氛似乎缓和了些。见宋知意来了,吴大哥忍不住问道:“知意小兄弟,黄知县怎么说,啥时候能放我们出去?”
宋知意故作为难状,道:“这我也不知道,还请二位在这儿好生等候吧。有什么需要叫我便是。”
吴氏兄弟似乎还想问些什么,但宋知意已经关门走了。
到了傍晚时分,宋知意提着大包小包地东西去吴氏兄弟处,不给他们开口问的机会,自己就先道:“二位,晚饭,还有被褥,枕头,蜡烛,都给你们送来了。知县想请你们在此处休憩一夜。不过这屋子太破,好久没住人了,所以只能劳烦你们自己打扫了。外边有井,还有桶,请自便。”他说完,转身就要出去。
“住在这里可以,可得先把我们的手铐解开吧?这样做什么都不方便。”吴氏兄弟见县衙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也不再有什么异议,只是这铁链拷实在是太不便了。
“我也很想帮二位,可是这钥匙不在我手上。对了,还有,在这里当差的唐衙役已经把二位今夜住在这里的消息带回响水村了,你们家里人那头也不必担心。”宋知意露出一个笑,又关上了门。
……
翌日上值,黄筠一来便问道:“吴氏兄弟二人怎么样了?”
宋知意答道:“我方才去送早饭,在外边听到他们二人好像在说话,比昨日要好上不少了。”
“知道了,你去忙吧。”
宋知意今日要去选购灯盏花种子,需得便宜又质量好,是以也费了一阵功夫。待回县衙时,已经是下午了。
有两个小孩正站在县衙门口,两个小孩一个十三四岁,一个八九岁。大的那个孩子见了宋知意,突然跑上前来喊道:“你是上次那个‘色勒莫’。”
宋知意耐心地纠正道:“我不叫色勒莫,我叫宋知意。你们两来这儿是有什么事吗?”
大孩子道:“我是吴有,这是我的堂弟吴小毛。”两个孩子你一句我一句地介绍自己,宋知意也明白了他们的来意。
吴有是吴大哥的大儿子,吴小毛是吴二弟的小儿子。吴有的亲弟弟尚在襁褓中,而吴小毛的亲哥哥吴大毛在地里干农活。两个闲着的堂兄弟见各自的父亲迟迟不回来,一合计便上县衙来找人了。
大孩子又道:“爷爷还在的时候对我们俩都很好,要是他在天上看到我爹和二叔因为他的遗嘱闹成这样,肯定会不高兴的。”小孩子也跟着拼命点了点头。
宋知意摸摸他们二人的毛脑袋,道:“你们都是好孩子。别担心,我来帮你们想法子。”
宋知意眼睛一转,俯下身道:“一会儿我带你们进去,你们就这么说……”
……
宋知意带着两个孩子到了吴氏兄弟的院子,却见门已经被打开了,黄筠正在里边,不知道说了什么,二人看起来神色动容。宋知意见此景便知事情已经办成大半了,他拍拍两孩子的肩,对他们道:“去吧,按照我方才说的来。”
“黄知县,我们二人被锁了一天,同吃同住,明白您的意思了。兄弟本应是手足,我们知错了……”
吴大哥说到一半,就见两个毛孩子闯了进来。他还未来得及惊讶,就见自家儿子吴有噗通跪下,道:“爹,我和二弟以后不想和你现在像二叔一样,你趁早把我送给别人家去吧。这样我就不用为此事烦恼了。”
吴大哥听了一愣,反应过来就是想抬手打这说胡话的儿子,可没想到吴二弟的家的吴小毛也跪下,用稚嫩的声音道:“爹,我以后也不想和大哥这样,你也把我送出去吧!”
吴氏兄弟均是一愣,又见黄筠负手而立,不言不语,而宋知意站在外边,面带笑容,这才明白过来,这黄知县和宋知意是在用两个孩子的嘴点自己呢。
吴大哥老脸一红,沉默半晌,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一挥手,道:“我不争了,我的那一份就充做家族的祭田。”
他这一挥,差点又把吴老二掀翻在地,可吴二弟这次没有发脾气,只是揉揉脑袋道:“我,我也不争了,我跟大哥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
种灯盏花的灵感是云南省的一个扶贫案例本章的兄弟争田案也是清代的一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