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的奋斗》转载请注明来源: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
丁宁曾经还在奶奶家看过奶奶年轻时候的照片,是与她第一任丈夫的合照。奶奶穿着漂亮的旗袍,脖子上还戴着珍珠项链,头发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推波头”,她的丈夫穿了一身军装,深目高鼻,但气质儒雅,任谁见了都会称赞一声“好一对壁人”!
要知道,在他们那个年代,能照得起相的都是家境非常不错的家庭,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机会接触,甚至到了五六十年代,仍然有很多老一辈的人都没有留一张相片,就连家中老人去世都是找人作画代替遗像。
可等好不容易把四个孩子拉扯长大,丁爷爷却因为出任务,意外地牺牲在开车的路上。
丁奶奶这一辈子虽然没有功成名就,但是她的经历也足以编写一本上百万字的小说了。她这一辈子最幸福的日子应该就是出嫁之前的那十几年短短的少女时光吧!
因为战争,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分离,相濡以沫的丈夫英年早逝,第二任丈夫也没陪她到老,中年离她而去。女儿远嫁外地,好不容易等到大儿子结婚生子,结果又是老年丧子的打击接踵而来,如今小儿子再次先她一步离开人世。
别人的人生都是起起落落,而丁奶奶的人生则是起起落落落落……
幺爹的去世并未对丁宁的生活造成任何影响,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荷包被迫“减了肥”,只是丁宁现在还不知道,等她暑假回去的时候,小舅舅给了她一个惊喜,她的荷包不但没有减肥,反而增了重!
治丧所用的花费,由丁宁与他二爹一家各承担了一半,而周围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来参加丧礼,都送上了丧仪以表慰问。
这一进一出,居然还有结余。这对丁宁来说,完全是意外之喜,以至于她在整个暑假心情都非常的愉悦。
现在的丁宁当然是不知道的,只能是对丁奶奶的遭遇而感到唏嘘罢了,但因两家的关系,感情上却无法产生共鸣。
接下来的日子,丁宁一边为普通话等级考试做准备,一边又努力对所学科目进行复习。这学期的期末考试被安排在了7月1号到7月7号这一周时间。
为了不被赵思明拉下第一名的“宝座”,丁宁也是卯足了劲儿,疯狂的吸收着各科目的知识。
每天晚上十点钟,寝室熄灯以后,丁宁还会搬根凳子坐在走廊上,借着走廊的灯光继续复习,一直坚持到凌晨两点才上床睡觉,早晨六点又按时起床,每天只保证四个小时的睡眠。
如此苛刻的作息时间让303的其他人都感觉到了肝儿顫,同时,他们也对丁宁的身体感到担忧,纷纷对丁宁进行了劝说,但丁宁口头上答应的好好的,但行动上一如既往。
303的其他姑娘们也见识到了丁宁的固执,都不再进行劝解,这是在生活上对丁宁更加的照顾了一些。丁宁口中虽然不说,但是她心里明白,这些姑娘们的体贴,坚硬的心房也逐渐开始变得柔软。
因为英语等级考试,让丁宁无惊无险的躲过了自己的生日,她感觉到了一些小庆幸。她在生日当天给吴玉英的存折上多存了100块钱,算是感谢18年前吴玉英将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
当然,她的这个行为是悄悄的,并没有提前通知吴玉英,至于吴玉英会不会发现存折上多了100块钱,这就完全不用担忧了。在钱这方面,丁宁和吴玉英是一脉相承,自己钱包里多了一分钱,或者是少了一分钱,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发现。
丁宁也没忘记自己,她在进货回来的路上,发现有一家皮具店正在进行转行处理商品,丁宁进店花了30块钱为自己买了一个折叠式的羊皮材质的钱夹。
这是丁宁18岁的人生当中得到的第一份生日礼物!
钱夹颜色为棕色,皮质柔软细腻,手感非常的好,丁宁非常喜欢。
其实按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钱夹款式常规,并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但是丁宁却爱不释手,珍而重之的将自己身上全部的现金从最小面额到最大面额挨个整理好,然后一张一张的放进钱夹,又把自己的各类证件分门别类的插进钱夹的夹层里,身份证,银行卡,学校一卡通……
等所有的东西都放进钱夹以后,丁宁像是完成了什么重要的仪式一样,轻轻的舒了一口气,看着手中的钱夹,丁宁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丁宁原本打算在暑假期间回到宜城后,看能不能够再办一期暑期培训班。然而,她后来又升起了做网页制作的念头,暑假期间正好可以多做准备,就打算还是去陈零那里打打暑期工。当然,这只是她心里的想法,还没有和陈零那边沟通过。
七号考完试,八号就可以回到宜城,九月要回学校上课,前后有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办两期培训班肯定来不及,办一期的话又剩下很多时间,但剩下的时间又没有一个月,再去陈零那里打零工,好像又说不过去,太过于蹬鼻子上脸了。
要不和陈老板商量商量,自己免费给他看店,不收他的钱,这样陈零可以减少一份工资,多一个免费劳工。丁宁自己又有一台免费的电脑可以使用,便于她实现开展网页制作这项业务的前期准备工作。
嗯,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
寝室里除了刘德音,梁艳和丁宁以外,其他人的生日都集中在下半年,而丁宁因为生日在六一儿童节,她并没有提及自己的生日,所有人就都没有想起这件事情。
有人愿意为自己庆祝生日,丁宁当然高兴,但是如果因为庆祝生日,就让自己的荷包“大出血”,丁宁是拒绝的。
总不能你让别人买生日礼物替你庆祝生日,然后吃饭你还不愿意花钱吧?他们寝室八个女生,就算女生胃口小,在外面随随便便吃一顿,至少也得上百块。吃完饭也不能就直接回寝室吧,肯定还要安排一下晚饭后的活动,这又是一笔钱!以丁宁的“抠门”属性,她舍得才怪了!
星期五下午,整个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专业都没了课,正好是“303普通话等级考试学习小组”的学习时间,今天的学习计划是练习口语,严格按照考场标准来执行,一人进行“演讲”,另外六人当做“评委”,进行“鸡蛋里挑骨头”的工作。丁宁是现场记录员,进行现场分数统计。
为什么丁宁不当评委?这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当然是因为她耳朵不好使呀!丁宁能把别人的话一个字不漏,完完整整听全就谢天谢地了,指望她还在别人的话里“挑骨头”,发现别人说话哪个字不标准?这就真的是太为难丁宁了!
丁宁知道有些人眼睛是弱视,没办法调整过来,她觉得自己的耳朵可能是弱听!但这有什么办法呢?她又不是真正的失聪,总不可能要带助听器吧?
而且自己也不是商品,产品检验不合格还能返厂维修!谁让“厂家”自己都有问题呢?
八个姑娘快速的去食堂吃了饭,风风火火的就回到了寝室。
因为丁宁是“记录员”,所以她第一个开始,在“现场考核”过后,最终在“评委”们的打分下,她获得了86.26分!按照评级标准,她应该是二级乙等!
对于这个成绩,丁宁是满意的,至少自己的保留目标完全可以完成,冲击二级甲等还是有望。
丁宁看着由“评委们”挑出来的“骨头”,仔细的回忆了一下自己刚才发音出现的失误,又在口中低声的重复念了一遍,夏秋怡坐在她旁边,不断的纠正,直到所有的“骨头”全部被她“啃下”,他们才开始下一位同学的考核。
等八位“考生”全部考核完毕,成绩计算出来以后,丁宁排名第四。
第一名不是夏秋怡,而是温胜男,最终成绩是91.03分,是有望冲击一级乙等的种子选手。
紧随其后的就是夏秋怡,她的成绩是91.02分,排名第二,以0.01分的差距,被温胜男“斩落马下”!
大家都建议这两人再努把力,争取拿到一级乙等的普通话证书。
季军是刘德音,总分为87.13,二级甲等已妥妥的收入囊中,但是要冲击一级乙等,好像又有点距离!
第四名就是丁宁了,这个不用再过多赘述。
第五名是丁瑞熙,总成绩为85.88,二级乙等是没问题了,她和丁宁想的一样,打算再努努力,争取把二级甲等拿下。
第六名和第七名得分相同,都是85分,并列第六名,分别是:王小苹和赵思明。
垫底的就是梁艳,最终得分83.39分,她这个成绩其实比较危险,可能稍不注意就会掉到三级甲等里面去了。
通过这次的考核,各人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赵思明本来以为是自己垫底的,没想到梁燕还比她“更胜一筹”。
千里市曾经也属于巴省,也是在明珠市回归的那一年成为了直辖市。照理说,千里市的口音和巴省的口音相差应该不大,但是因为寝室里的姑娘们都来自天南地北,日常大家都是说普通话,各人的乡音也只是偶尔在交流当中开玩笑才会冒出来。
梁艳的垫底是真的让赵思明感到非常的意外。
考完以后也不是拿到“成绩”就算完了!各人拿着被“评委们”挑出来的自己的“骨头”开始反复的啃,争取要把这些“骨头”全部啃完,下次再也不会犯相同的错误。然后彼此又互相交换考题,再次的进行“自考”!
等所有人把这一流程做完,也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姑娘们又高高兴兴的结伴前去食堂,每个人对今天的“考核成绩”都有了一定的认知。
“秋怡今天失误在于儿话韵太多,幸好你今天抽到的考题还比较适合你,要是你抽到了小音音的那份,估计你的成绩会更差一些,在这方面可能你就要强化一下了!别把老家的说话习惯带到考试当中!”赵思明普通话说的不是那么标准,但是好坏她还是听得出来,中肯的对夏秋怡提出了建议。
夏秋怡听着,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这是我们小组成立以来第一次的考核,这不是还没习惯吗?以后我一定会注意的!”
“本来我还以为大侠开口就应该是大茬子味,没想到你的普通话居然非常不错!”王小苹对温胜男比了个大拇哥,满眼的佩服!
温胜男得意的仰仰头,又用手捋了捋她额前的中分发型,“你也不看看我是谁?你想听到什么味?翠花——!上酸菜?”说完,自己把自己给逗乐了,哈哈的笑了起来。
丁宁听到温胜男说“翠花上酸菜”,就想起上次在机房,赵思明给自己推荐的那首歌,结束就是这句话,看来这首歌流行的挺广的,大多数人都知道了。
“说起来,梁艳和王小苹,还有丁宁,你们的家乡话都应该叫巴省话吧?平时在寝室里也少有听到你们说,你们三人的家乡话区别大吗?”丁瑞熙有些好奇,她觉得巴省话有些时候听起来也蛮有意思的。
鞋子不叫鞋子,叫孩子;去什么地方不叫去,叫杀;开车停下,不叫停车,叫刹一脚。
丁瑞熙还曾经听到了一个关于巴省话的笑话:两个巴省人去京都旅游,坐在公交车上,甲对乙说,我们先杀到天安门,然后再杀到故宫,最后再杀到颐和园。车上的乘客听到他们的话,全部都吓坏了,司机直接将公交车开到了公安局门口。报警说遇见两个恐怖分子。
她当时听到这个笑话的时候,也笑了好久。每个地方的方言都很有特色,但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就属巴省话了。
巴省话是属于北方语系,即便不会说巴省话,但大多数人都能够听得懂,不像他们的家乡话,不是本地人,外地人根本就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巴省话在全国各地都很有“市场”!
“交流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语气语调还是有区别,基本上我们巴省人,只要对方一说话,就大概知道他是巴省哪一个地域的人!特别是千里市那边和我们锦州这边,口音相差还是挺大的,发音也有很多不一样,说话习惯也不太一样,但是大家都听得懂!千里市那边的话,说起来感觉有点硬,直声比较多,我们锦州这边说话比较软!哎呀,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我们巴省人一听就能听得出来!”王小苹自己都把自己给说糊涂了,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各地不同的巴省话。
禾乌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