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剑出江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退朝之后,唯独工部还有户部的大臣被留了下来。
“大人,陛下留下咱们,是有什么事要安排吗?”
此时工部尚书也是一脸疑惑。
根本不知道朱元璋将他们工部留在这里是为了什么,只能模糊地说道:
“大抵是因为摊丁入亩的事情吧。”
“哦。”
很快,今日新晋的内阁阁臣们也是出现在了大殿之中。
“陛下,人都到齐了。”
“朕打算采购一大批织布机,用来改善民生,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采购织布机,改善民生…”
“这个倒是可以,陛下此举实乃对百姓之善举。”
工部尚书点了点头赞同道。
如果仅仅只是这件事情的话,那倒是没什么。
无论是采购织布机,或者是采购原材料,这个他们工部擅长。
“陛下是打算建立一个工坊吗?”
“不错,朕想在应天附近建立一個工坊,大力生产布匹,这样的话,让百姓们都能买到便宜的衣服。”
朱元璋的想法很好,但是户部的官员们却是皱起了眉头。
准确的说,当朱元璋的这个决定说出来之后,户部的官员们基本上都是抱着一种反对的态度。
“陛下,此事不可为!”
“有何不可?”
“陛下难道不知这‘谷贱伤农’一事吗?”
户部官员急忙解释道。
“谷贱伤农…”
经过这个户部官员的提醒,朱元璋才意识到,还有这么一回事。
如果大量的布匹出现在市场之中的话,那么布匹的价格肯定会大量下降,这样一来低价格的布匹出现,必然会导致整个布匹行业出现问题!
过分的压低价格,会对布匹市场造成冲击,从而损伤到一些布匹商家的生意。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以及从业者收入减少。损害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这样一来,人人都能穿得起绫罗绸缎,但是那些商家呢?
整个布匹行业的生意,恐怕会被皇室所垄断吧!
当然了,这些话他们不敢说。
所以只是恰当提一下。
剩下的内容…大伙儿都是心知肚明的。
这时候,内阁首辅李进站了出来。
“臣以为,此事并无不可!谷贱伤农,那是因为谷物的数量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因而导致损害了百姓的根本利益。”
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农作物这种事情可以说是立国之本,所以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情况。
但是布匹这种事情,和农作物又不完全是一码事。
“但是布匹却不可与谷物画等号,根据臣的了解,布匹生意的市场还有充足的剩余。谷贱伤农,损害的是大明根基,然而布匹则不同,布匹与粮食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两者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当下如果光产最粗劣的棉布的话,那这工坊一天就能产十万匹布!一年就是三千多万匹!”
而整个大明,才有多少人口?
“虽然生产布匹的工坊,会受到原材料的限制,但是现在不可能真的生产那么多的布。
应天坊也不可能只去生产最为粗劣的布匹。
但是,随着大量价格低廉的布匹涌入市场的话,衣料的价格会迅速下降!”
到时候,说不定连一向都是对外输出布匹的苏杭,都有可能会被应天的棉布反攻。
日后,如果工坊壮大起来,届时大明的布匹价格,将会到达一个极其低廉的程度。
“因此,‘谷贱伤农’固然是问题,但那是以后的问题!”
未来大明一切向好之后,所产生的“幸福的烦恼”,而不是现在。
“如今,谷贱伤农与没有粮食吃饿死之间,只能选一个。”
“布贱伤工与没有衣服穿冻死之间,只能选一个。”
“我相信,各位同僚们孰是孰非之间,一定能够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总之,臣以为,在当下建立纺织工坊,无论是对于工人还是朝廷,亦或是民间而言,都是有利可图。”
李进的这一番话,主要说的就是两点。
布贱伤工,是会出现这个问题没错,但是相比于让那些冬天没有衣服穿的人们冻死,降低布匹价格,才是应该要
做的事情。
短期内,布贱伤工是利大于弊,对于朝廷,对于民间,都是一件好事,甚至能够实现双赢。
而在长期来看,那个时候大明已经将要完成或者已经完成改革。
那个时候,这件事情也就无伤大雅了,甚至可以再通过宏观调控来控制回来。
到时候该怎么办怎么办就好。
李进的这一番话,在场的官员们听到之后,也是纷纷点头。
并没有再说出什么谷贱伤农这样的话了。
朱元璋也是十分满意。
不愧是他看好的人。
这番话可以说是彻底说到咱心上了!
那么多的百姓,他们都还没衣服穿呢,这个冬天,他们又该怎么办?
不如先把能够扛过寒冷的衣服做出来。
度过冬天再说。
朱元璋是为百姓着想的,李进的这番话可以说完全说进了他的心坎里。
令朱元璋心情十分畅快,龙颜大悦。
但是紧随其后,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
这个最新开设的工坊,究竟要归谁管?
很快,这个问题便引起了三个部门的讨论。
工部肯定是希望将工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论是织布机,还是布匹,没有他们工部怎么能行?
这些工坊肯定是要掌握在工部手里啊!
户部就不乐意了,购买材料,建立工坊,这些不要钱是吧?
户部也要有些进账才行啊!
内阁这个时候就有话说了!内阁刚刚成立,正是做事的时候,所以你们两个老东西就别争了,交给内阁来操办,不正好?
你们工部和户部难道没有自己的政务要处理吗?
朱元璋则是在一旁冷眼旁观着这三方的争吵。
这织布工坊,既是利也是名。
三方都想将这庞大的利益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利益太大了啊!
低价棉布生产出去,到时候那些百姓谁不得夸一句?
这,就是令人眼红的功绩啊!
听着这些人的争吵,朱元璋也是头疼了起来,恐怕这件事,还得去找张安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