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第一时间更新《爆!系统44驾到:直播通古》最新章节。
“……
更重要的是,连发动靖难之役的借口都是朱元璋给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藩王之后,除了让藩王驻守边疆之外,还为了维护皇族的权益颁布了一系列条规,其中有一条关于“靖难”。
意为为了防止当时的权臣谋反,任何的藩王有权利清君侧,在条规中说“内有奸逆,必举兵讨之,以清君侧。”
后来,朱棣就以齐泰等人是奸臣为由,发动了靖难之役,将朱允炆搞得下落不明,成功篡位。
朱元璋此举是为了巩固皇权,但是他未免太过于相信自己皇家的人了,虽有血缘关系,但是皇族权力至上,他在的时候肯定没事,但是他去世了这规矩无疑成了藩王起兵的最好借口,而朱棣也恰恰就因为这条规矩成功谋反。
……”
朱元璋被这段分析连连震惊到后退,但又没法反驳!
所以,错在自己!错原来在自己!他苦笑的看着天幕!
“
……
那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建立外藩属国朝贡体系,那么大明王朝为什么建立外藩属国体系?
……”
*
汉
汉武帝刘彻对于“万一一言不合,那武力即是保底的”这一句很是赞同,对此很认可!
“重点来了!抄作业一定给朕一字不落!”汉武帝刘彻连忙吩咐手下人。
即使汲黯已经给他早早提醒了——现在陆战都很艰难的准备,海战根本是别想的事情!
汉武帝刘彻觉得视野要大,即使条件有限!他的视线还看向卫青!
可是已经给他很多安排了!
人啊人!朕好缺人啊!那些宋朝的将军他真的是很想要!
可惜!时空局限性是当头一棒!除了做梦他是没有机会实现这一愿望的!
所以,抄作业成功的汉朝已经有了科举制的武举的雏形!他在心底大喊——一定要赶紧跟进!他真的忍不住的着急!
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治下的汉朝还有一个天赋型选手!
*
“……
就是因为这一体系可以有效的避免本土被外部(族)入侵。
而以天朝上国自居(确实有如此自居的资本)的我国大一统王朝,建立外藩属国朝贡体系的方式,通常以怀柔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
而朱棣给郑和等人的命令也十分强硬而明确,主体意思就是:能够乖乖臣服最好,否则打到对方臣服为止。
……”
秦始皇嬴政觉得越是了解,他是越来越喜欢这个永乐帝朱棣了!
“……
实际情况是,郑和团队以天朝上国的强大实力为坚强后盾,并以极有诱惑力的金钱加以收买,很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纷纷表示愿意臣服大明王朝。
但是,个别国家或地区,在个别时候表示不服,企图以武力对抗郑和船队。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有两次。
第一次是下西洋时平定苏门答腊旧港海盗头目陈祖义,第二次是下西洋时平定锡兰(今斯里兰卡)的作乱。
尤其是第一次清缴海盗头目陈祖义意义更为重大。
陈祖义虽然祖籍广东,但是他并不情愿接受中央朝廷的控制而选择铤而走险。
最终,郑和利用其内部分歧,里应外合给予军事打击,从而将其势力瓦解,并且在旧港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侨民管理保护机构”——旧港宣慰司。
这对于大明王朝海外藩属国朝贡体系建立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更是成为后续华人下南洋的一个重要集结地与中转站,其意义影响至今。
而第二次与锡兰之战,可谓是敌众我寡,短兵相接。
这次战斗虽然规模不算太大,但却体现了郑和极高的军事指挥能力,从而做到化险为夷,具体过程我们在之后再说!
郑和最终也果然不辱使命,为大明王朝缔造了一个完整的南方海外藩属国朝贡体系。
只可惜英宗之后,大明王朝国力开始衰退,加之北方蒙古对大明王朝的重创,导致中央朝廷对这一体系的藩属国,控制程度逐步弱化,最终导致体系的最终瓦解。
而之后的大清王朝,正是以大明王朝疲于应对北方祸乱为前车之鉴,确立其外藩属国朝贡体系的建立主要在北而不在南的基本国策。
因此,“下西洋”这一壮举之后再无继往开来,所以国学大师梁启超慨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事实证明,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选人与用人是正确的。
郑和等人不但很好的完成了中央朝廷委任的建立外藩属国朝贡体系之重任(但建文帝确实没找到),更是将中国封建时代的航海航线最远拉到了非洲大陆,成为我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这才真正是“郑和下西洋”,乃我国封建史上,空前绝后之成就。
……
”
秦始皇嬴政不禁沉思,明朝派人下西洋,之后就结束,但后面的朝代因为下西洋花销过大所以……不干了?
封建史?那和这个词对应的是什么?他觉得这后面有很大的事情。
而另一边——
“空前绝后之成就?!”永乐大帝朱棣对于这个评价很是自豪!即使自己现在还没有派郑和下西洋!天幕中所讲的“自己”很好!自己也会这样做!
“……
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
从永乐三年,也就是1405年开始,到宣德八年,1433年结束。
大家可以边听我们讲解边注意下面的地图变化!
”
听到天幕的提示,观众们也看了下天幕上的地图!地图是如此的清晰!
“……
前三次的下西洋,海上航行范围比较小!,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比如越南、泰国、斯里兰卡等。
”
每提到一个地方,天幕都会在显示的地图上把地点标出来,郑和船队的航行路线也用红色线条鲜明的展示了出来!
所以郑和下西洋是如何走得?观众们看的是一清二楚!
“
前三次,郑和率领船队每到一个地方,自然就和这些地方积极的建立联系,也就是建交!其实就是“给好处收小弟”!
”
天才一秒记住【三零中文网】地址:sanlingz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