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第一时间更新《爆!系统44驾到:直播通古》最新章节。
等等……这制海权又是何意?
秦始皇嬴政觉得这词太新!
“……
刚才的视频也有提及,说了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去找失踪的朱允炆!
而且还说了是促进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所以,郑和下西洋”真的可以说,它是一件家喻户晓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是我国乃至人类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
“郑和下西洋”始于明初永乐年间,前后共经历七次,最后结束于英宗正统初年,时间跨度近三十年之久。
这次航海活动,是大明王朝一次实实在在的外交活动。
而太监之身的郑和,凭什么能够被永乐皇帝钦点的为这一重要外交活动的首领,成为天朝上国的首席代言人?
这似乎会给人一种我天朝上国无人的感觉。
其实不然,永乐皇帝选择郑和绝非冒然,而是经过反复斟酌而选定的最佳人选。
选择郑和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郑和跟随朱棣靖难起兵立有战功,深得朱棣信任!
我们单从结果来看,朱棣策动靖难之役是值得的,更是成功的。
……”
*
明
明太祖时期
所以,正是这个所谓的“靖难之役”,朱棣披上了自己侄子的黄袍?!
朱元璋瞪大眼睛,察觉到“靖难之役”这四个字背后可是不简单啊!
他眨巴了好几下自己的眼睛,确认无误后,看向在朱标旁边的少年朱棣!
所以,整个算下来,朱标会没了?自己会立朱允炆当皇孙?那不等于朱标现在的太子妃可能也早逝?所以自己才把约定好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杀干净?
朱允炆当皇帝发生了什么事情?朱棣反了?然后朱允炆跑路了,或者也可能被杀了?
朱元璋太想要知道自己所归纳的这些内容究竟对不对!可惜天幕还在讲郑和下西洋!
等等……再等等!
下西洋?派一个会打仗的太监?
*
“……
但就当时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起兵造反之初,朱棣仅凭一隅之地而抗击全国之力,无异于铤而走险,就是一场豪赌。
因此,靖难初期,可以说是燕王府里全民皆兵,连朱棣结发之妻徐王妃,也就是后来的徐皇后都亲临守卫燕京城前线,可知朱棣一方战斗的惨烈程度与岌岌可危的形势。
郑和作为从小便跟随朱棣的家奴太监,自然也要投入战斗,而且是跟随朱棣在前线。
在郑坝村之战中,郑和以一支奇兵突袭李景隆大军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朱棣甚是喜悦。
对于这位年轻小太监来说,真是一战成名,朱棣亲自赐名郑和,就此开启了他建功立业的人生模式。
所以,在升任为内官太监之前,郑和从小就跟从和侍奉燕王朱棣,为人有智慧谋略,懂得兵书并会打仗!
事实上,在朱棣靖难过程中,很多太监都立下战功,例如王景弘、侯显等人,都是以战功得到朱棣的信任而被委任为“下西洋”团队的核心成员。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只是原因之一而已!
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主播也就不卖关子了,直接说——第二个原因就是——
净身之人,更适合完成航海事业!
……”
“哦!这是为何?因为没有牵挂?”唐太宗的疑惑和猜测也是天幕之下各个时空各朝各代的很多观众都有的状态!
“……
世界很大!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
有些国家的地盘很小,他们向内探索空间的上限明显不够,那就从自己国家的独特优势出发——广袤的海岸线给了他们选择!
可是,去大海探索,也就是出海航行风险实在太大了!
即便是在技术相对发达的今日,出海航行这份工作,不但需要忍耐苦闷和家人分离苦涩,而且更是危险性相对较大。
由此可见,在大明王朝初期,航海技术与科技比较落后,经验几乎为零,甚至是海盗丛生的条件下,出海造访是一个“寂寞聊赖与惊险刺激捆绑式”的事业。
然而,这份事业又必须得是深得皇帝信任之人才可以担当。
……”
*
明
永乐大帝朱棣看向自己跟前的郑和,心里不住赞叹,确是如此啊!
宦官的确有这个优势!
但郑和对于自己来说,也确实不一样,对于自己来说,郑和是很特殊的!
但看天幕对这个话题还意犹未尽,所以,还有什么呢?
他更加好奇了!
*
“……
因为,这次下西洋对于永乐皇帝朱棣本人以及大明王朝都十分重要,这份重要性更加体现在政治方面!
是的,它是有其政治目的。
它所服务的政治目的主要有两个:
最主要的是:建立南洋外藩属国朝贡体系。
关于这一体系的原因,我们下文再述。
次要就是刚才的娱乐视频所提到的:寻找建文帝下落。
这一说法可是有根据的,并非空穴来风——
《明史》之中就采信之。
可这两个政治目的都是很艰难的任务,随便一个人可以吗?
当然不行啊!无论是寻找建文帝还是建立外藩属国朝贡体系,都绝非一般庸才可以完成。
但如果只看能力选人,而被选之人倘若有才无德,在与外界联络过程中夹带私货,弄不好大明王朝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信任是永乐皇帝选人的基础,而能力是选人的必要条件。
而反观当年跟随朱棣起兵靖难的近臣,这些能够让永乐皇帝信任的亲信之臣,大都已经封爵拜相,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试问这些人谁又会愿意从事这样“苦行僧”一般且危机四伏的事业?
不情愿而硬为之,一定是不会全力以赴,如此整个下西洋事业必然不能进行到底。
而郑和等人,正因为从小净身而孑然无所牵挂。
同时,这些人在靖难过程中表现出的忠诚,让永乐皇帝对宦官十分信任。
尤其是靖难之后关于军事监控方面,永乐皇帝对宦官的依赖信任程度,远超出了当年那些嫡系干将。
这样的背景下,太监之身的郑和、王景弘以及侯显等人,组成了“下西洋”的核心领导班子,这也就不难理解这位永乐大帝的良苦用心了。
……”
天才一秒记住【三零中文网】地址:sanlingz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