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系统44驾到:直播通古》转载请注明来源: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
“但后面的皇帝就不一样了。”
“宋朝的下一任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是赵匡胤的亲弟弟。他之前也从匡字辈,叫赵匡义。但当哥哥赵匡胤坐上皇帝之位,就要避讳,所以改名成赵光义。
但此人身上,可有太多的话题了。与我们在这儿将要谈论的柔性治国方略更是有着很深的渊源。
比如斧声烛影!比如金匮之盟!再比如绝命毒师!更甚者还有个高梁河车神……
反正传奇故事不亚于开国皇帝!”
*
宋
不论是当亲王的赵光义还是当上皇帝的赵光义,听到这儿,嘴角一抽一抽的,这里面的特殊称谓到底是怎么回事?
*
天幕:
“我们先来说一下赵光义是怎么兄终弟及当上皇帝的。
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其实史书记载不详,是一个谜团!”
*
唐
武周时期
武则天当然也和唐太宗一样推断出大唐之后就是宋朝,可线索太少能做的事寥寥,而且离得太远了管不到啊,那不如就先听听其他朝代的八卦。而且听天幕讲后世的朝代,也能来个以“未来的历史”来借鉴。
但此时的女皇看着这个天幕又开始卖关子就问身边的上官婉儿。
“你看这天幕这次卖关子,会卖个什么关子?
一定是有大戏可以看!”
女皇的自问自答用不着自己来回答,上官婉儿无奈的看着自己的陛下一眼,又听天幕接着说。
*
宋
系统能链接到的各个时空的赵光义都想你都说这是谜团了就继续是个谜呗,别再说了!
可是天幕高高在上,即使自己是皇帝的弟弟,但继续说下去自己可能就有生命危险了;亦或即使自己已经是皇帝了,但继续说下去,虽然不用顾及已经死去的宋太祖,可是天下人可都看着天幕啊!
*
天幕:“
正因为是谜团,官方史书无定论,那民间就开始流行各种,有理智分析的,当然也有看着官方不说话那就自己开始胡说的那一种。
太多的版本让我们无法推断。现在的版本则更多了:
有人说突发脑溢血,因为赵氏家族有遗传病——狂躁忧郁症和脑溢血,所以赵匡胤和赵光义喝酒,半夜发病死了;
又有说被斧头砍死,因为之前的斧声烛影之说——传闻开宝九年,赵匡胤大病,害怕自己后面越发不行,就召来弟弟赵光义商议后事,两人都下令让随身的宦官和奴婢都退下,所以就是一个天知地知赵匡胤知赵光义也知其余人都不知的情况,再没人听见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而后席间有宫人看见烛光下赵光义时而离席,有躲避的动作,又听见赵匡胤拿斧子砸到地上,并大声说:“好为之”。等第二日,赵匡胤驾崩了。后世把二人最后一次见面称为斧声烛影;
还有说被毒死的,因为弟弟赵光义是绝命毒师,有学者研究资料发现赵光义在天宝初年就有结党之象,意欲图谋不轨,所以可能是到了开宝九年发现时机已经成熟,利用赵匡胤邀请自己进宫饮酒的机会下毒杀之。
但无论是哪一种。最后的结局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生前没有留下任何遗嘱。
所以赵匡胤没有任何遗嘱说传位给自己的弟弟,也没有立自己的弟弟为太子,所以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中的背后之事大家都议论纷纷。
尤其是第二种猜测关于斧声烛影之说,不免让人想到可能有猫腻,出现了弑兄夺位说
、无法脱嫌说和偶然致死说等不同意见观点。
总之一句话,几乎所有人推断宋太宗赵光义得位不正!”
*
宋
“这死天幕!”
各个时空的赵光义开始用脏话攻击天幕。
尤其是在宋太祖赵匡胤还在的时空里的赵光义,直接被轰炸的惊了神!
求生的意志让他再次快速地扑通一下响跪在自己哥哥赵匡胤的面前,平时还敢叫赵匡胤兄长借此和皇帝拉拢感情谋好处的他此时却只能直呼陛下,来表明自己的忠心和为自己辩驳:
“不不,臣弟绝无二心啊!臣弟是不会干这等伤天害理泯灭人性的事啊!陛下!
这是是个谜团,后人总有人不怀好意人心险恶,难免胡乱揣测陛下您和臣弟的兄弟情义啊陛下!臣弟真的是被冤枉的啊!臣弟绝不会干这样的事啊!”
*
天幕:“那什么是金匮之盟呢?
史书记载说,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在临终前要求赵匡胤之后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匡义,也就是后来的赵光义,在由赵光义传给赵匡美,也就是后来改名的赵廷美。
我们在这儿都按后来的名字叫。
大家注意区分。
再然后赵廷美再传位给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
杜太后还要求有当时的宰相赵普写盟书藏于金匮密藏之,这也有了后来的称呼——“金匮之盟”。
这金匮之盟是真是假也是存在争议的。
”
*
汉
汉高祖刘邦觉得这个盟约倒是新奇的很,即使天幕没交代,按着字辈也能看出赵匡胤、赵光义和赵廷美三人是亲兄弟,这杜太后是想让自己的三个儿子都轮着坐一坐皇位有个皇帝命?
一边新奇一边又觉得离奇,这可是王位继承,历来影响众多,能这么随意变来变去,更何况人心难测,特别是如此大的诱惑,按这个顺序,赵光义心怀不轨不按这个来轮下去到时候谁能管,人家可成了皇帝啊!
*
唐
玄武门之变得来的皇位的唐太宗李世民无语的很啊!
这可是皇位继承!能这么变来变去?
*
天幕:
“……真伪,自宋至清聚讼不已,但一般虽认定那些记载的文字存有讹误,却无人断言其整体为假。
近代,开始有学者认为宋初并不存在“传弟”的“金匮之盟”,所谓“盟约”全然出于后人伪造。
而张荫麟撰有《宋太宗继统考实》一文,进而考证出所谓“金匮之盟”存在五大破绽。
不仅如此,他还在此基础上继续断言《涑水记闻》所载“金匮之盟”之事“盖又伪中出伪也”,并进而断定宋初并无传弟的盟约。
胡乱揣测别人当然会嗤之以鼻,可宋代的史书文献竟然将张说印证不少。
有这么多应证的猜测说明有了历史根据,于是相信的人越来越多。
那我们逐一看看这五大破绽究竟是什么?
”
鲁力富习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零中文网sanling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